四川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人数居全国第3位

更新:2019-04-03 1438次
2019年03月29日 16:09:46 来源:四川新闻网
记者 刘佩佩 编辑:邱令璐
四川新闻网成都3月29日讯(记者 刘佩佩 摄影报道)“20岁大学生跑步摔倒猝死,令人心痛,而他却用另一种方式,帮助多人延续了生命。”3月21日下午,20岁的佛山小伙子郭伟健跑步时突然心跳骤停。之后的两天里,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专家的两次评估,都作出了小伟已脑死亡的判定。悲痛之下,这个家庭替小伟做出一个重要的决定——捐献器官。肾脏、心脏、肝脏、角膜……小伟用他自己的器官,救了至少六个人。
 
纪念活动现场
 
  “器官捐献者有限的生命在奉献中得以延续,成就了新的生命。”清明将至,3月29日上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人体器官及遗体捐献者缅怀纪念活动在都江堰味江陵园举行。器官捐献者家属、医务人员、医学生来到位于陵园的人体器官捐献纪念园为捐献者深深鞠躬并献上鲜花,以表思念和感谢。
  据了解,人体器官捐献纪念园始建于2015年,2016年正式启用,是四川首座器官捐献者纪念园。该纪念园是川大华西医院为了弘扬器官捐献者的奉献精神,表达对人体器官捐献者的敬意专门修建的。修这座纪念园的目的,是为了让捐献者家属对逝去的亲人有所寄托,也是对医学生、对社会大众关于器官捐献这一伟大行为的人文教育。
 
纪念活动现场
 
  纪念园内,有一面特殊的纪念墙,上面镌刻着器官捐献者的名字,每个名字背后,都是捐献者的大义以及捐献者家属的理解和支持。据了解,目前在这面墙上已有430个名字,他们生命的一部分化作礼物,鲜活地生存在新的生命之中。
 
纪念活动现场
 
  刘玲莉是川大华西医院器官移植中心的一名器官捐献协调员。最初,她是做临床教学工作的,在2015年12月,她成为了一名器官捐献协调员。“经过初步了解,我觉得器官捐献协调员的工作很有意义。让捐献者的生命以另外一种方式得以延续,让受捐者得到重生的机会。”然而,刘玲莉坦言,刚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她也遇到了困难。“当和家属谈到器官捐献时,对方很反感,不待见我。我想主要还是受一些传统观念的影响。”
  刘玲莉说,随着国家对器官捐献的宣传的深入,特别是年轻人,对器官捐献的接受度在慢慢变高。“近两年的变化最明显,很多家属可以耐心听我们讲器官捐献这件事了,还有主动提出要捐献的。”让刘玲莉印象深刻的是一名20岁的女大学生。这名女大学生当时得了脑胶质瘤,在生病期间来到医院主动填写了器官捐献志愿书。
  “从我自身来讲,这些年也在发生在改变,可以更多地站在家属的角度去与他们沟通,他们也就更能接受一些,有的家属还和我成了朋友。”
  从人体器官捐献纪念园2016年启用开始,每年刘玲莉都会来参加纪念活动。她说,看着纪念墙上的名字一年年增多,心里挺难受的,因为这意味着更多人的过世。“但换个角度,这也意味着捐献者生命的延续和新生,一个人的捐献常常可能会救几个人。”
  据了解,截止到2019年3月27日,四川省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人数累计达到22056人,居全国第3位;累计实现人体器官捐献742例,捐献大器官2060个,遗体捐献670例,眼角膜捐献1138例,位居全国前列。